0xTrustTryEP

Just do it, deeply...

Follow me on GitHub

活着读后感

write by donaldhan, 2019-01-08 19:59

很久没有写文章了,读了余华的小说活着之后,引起了我提笔的冲动?之所以阅读这篇小说的原因,源于今年6月份坎坷的生活经历。在六月份的一个深夜,我打电话给我的老父亲,活着为了什么,他只是简单的回答,活着是为了活着。虽然答案只有简单的7个字,但是它蕴含的意义,却难以体会,所以买了活着这本书。这本书在书桌上躺了大概半年,最近抽了两天时间,将其拜读完。

以前听说过余华,没有深入去了解过,也听说过他的作品活着,当时并不以为然。余华以前从事牙科医生,后来开始写作,至于为何,非其本人不可明也。说起余华,不得不说他对待文学态度,用心专注。对于活着这本书,据余华本人说,灵感来源于美国民谣老黑奴。当时余华在北京8平方米的房间内,写完这本书。写到这,想掖偷一下,古往今来,能人志士,概莫能外,何况我等凡夫夫子。说到这,我们来欣赏一下美国的经典民谣老黑奴。

Gone are the days when my heart was young and gay,
Gone are my friends from the cotton fields away,
Gone from the earth to a better land I know,
I hear their gentle voices calling "Old Black Joe".

I’m coming, I’m coming, for my head is bending low:
I hear those gentle voices calling, "Old Black Joe".

Why do I weep when my heart should feel no pain
Why do I sigh that my friends come not again,
Grieving for forms now departed long ago.
I hear their gentle voices calling “Old Black Joe”.


Where are the hearts once so happy and so free?
The children so dear that I held upon my knee,
Gone to the shore where my soul has longed to go.
I hear their gentle voices calling "Old Black Joe".

中文版

快乐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
亲爱朋友,都已离开家园
离开尘世到那天上的乐园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我来了、我来了
我已年老背又弯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为何哭泣、如今我不应忧伤
为何叹息、朋友不能重相见
为何悲痛、亲人去世已多年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我来了、我来了
我已年老背又弯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幸福伴侣、如今东飘西散
怀中爱儿、早已离我去远方
他们已到我所渴望的乐园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我来了、我来了
我已年老背又弯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

单独欣赏歌词,鄙人是根本没有get整首歌的点。于是乎,听了一下原版民谣 Old Black Joe。民谣的前奏,给人一种凄凉,悲情的感觉。听到歌个末尾,给人一种,经历人间苍伤,坦然生活的从容。这里的坦然,跟我们佛系生活态度还是大有不同。

回到活着这本书,作者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写身为地主富贵的悲惨一生。活着主要讲述了,富贵如何将祖上留下来的100田地及家产输光,经历父母双亡,被国名党拉去,做壮丁。因国民党的节节败退,蒋委员长的后勤保障,迟迟不来,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死去。国名党战争的失败,富贵得以与妻子家珍及儿女重逢。在大跃进期间,儿子有喜因献血救,县长生产失血过多的妻子,被医务人员给抽。之后一家三人过着,艰难的生活。随着女儿因生产外孙苦根,而死,妻子家珍也离他而去。女婿带着苦根,在城市中拉板车生活,然而女婿在一次事故中意外逝世。富贵与苦根只能两人相依为命。苦根在一次高烧中,因吃豆子,撑死,神游西方。富贵最后花了所有积蓄,买了一头因将被宰杀而流泪的老牛, 并与老牛,耕地为生。富贵之所以买牛的原因,是因为在其拜光祖上的家产时,其父亲将祖上的发家之道(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了牛…),传授与他。富贵虽然一生凄惨,但也有喜悦的时刻,比如儿子长跑比赛得了第一,女儿风风光光出嫁。

丛然,富贵一生悲惨,也并没有,像当上县长的战友春生,因被红卫兵折磨而自杀,而是坦然的活着。

活着为了活着。

有人说富贵的是悲惨的一生,那是因为评论人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但富贵本身,未必这么觉得,他的人生如何,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人只能猜测。活着小说,有很多讽刺社会现象,嘲笑人性的弱点片段,有人说活着赞美家珍的女性美,但我不这么觉得,反认为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只有自己去拜读,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余华(1960)写活着(1992)可能也与其生活经历有关,弃医从文,北漂生活在8平米的出租房内,听着老黑奴,哈哈哈…